长毛垂耳兔大全网

冬季沐浴指南:医生教你如何健康洗澡

发表时间: 2024-12-23 18:34

冬季沐浴指南:医生教你如何健康洗澡

寒冷的冬天再度来临,每当到了这个时候,很多人便开始想着通过洗澡这件小事来抵御冷空气的侵蚀,暖气一开、热水一放,待在温暖的浴室里面真的非常惬意。

可你知道吗?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,那每晚一次,甚至早晚各洗一次的“洗澡自由”,其实可能是健康的隐形杀手。

医生们早就不止一次强调,洗澡这件事别天天洗,尤其是在冬天。

可很多人还是信奉所谓“常洗澡才算讲卫生”的逻辑,恨不得每天都要淋浴泡澡,用浴球将自己浑身上下都擦得干干净净。

可这样做真的对吗?乱洗澡会有怎样的危害?

一、经常洗澡的危害

我们每个人皮肤的表面,都覆盖着一层由皮脂、汗液和角质细胞组成的“皮脂膜”,它是天然的保护屏障,能够锁住皮肤水分,抵御外界的污染、细菌和有害物质。

然而,当你频繁洗澡尤其是用热水和强力清洁产品时,这层皮脂膜会被大量冲洗掉。

皮脂膜一旦受损,皮肤便会失去保湿能力,变得干燥、紧绷,甚至出现脱皮、裂口的现象。

更严重的是,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后,外界的有害微生物更容易入侵,导致皮肤敏感性增加,这时你的身体表面就会出现红肿、瘙痒甚至湿疹等症状。

这也是为什么每当到了冬天,总有人抱怨自己出门在外,皮肤只要被冷风吹就瘙痒红肿的原因。

除了皮脂膜会被破坏以外,洗澡看似是用水清洁湿润皮肤,但实际上这一做法却是在加剧皮肤的干燥问题,可能会引发瘙痒和炎症。

这是因为冬天气候干燥,空气中的湿度本就较低,皮肤的水分便会容易流失。

这时如果你再频繁的洗澡,特别是使用温度非常高的热水,会进一步蒸发皮肤表层的水分,让干燥问题变得更为严重。

皮肤干燥会怎么样?答案是可能引起冬季瘙痒的季节性症状。

这种瘙痒症状常发生在腿部、手臂等皮肤较薄的部位,夜间尤为明显,严重时甚至会因为反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,引发局部炎症或感染。

如果你在冬天时常皮肤瘙痒,别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常洗澡不讲卫生,反倒可能是因为你的洗澡次数太多。

有些人在洗澡过后,经常会出现皮肤泛红、刺痛的现象,尤其是被风吹,甚至衣物摩擦时表现的更为严重。

很多人觉得,这是因为个人体质原因,自己是过敏性体质,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
但你有没有想过,这其实是频繁性洗澡的原因。

因为在寒冷的冬季,有胆量和魄力洗冷水澡的人并不多,大多数人在冬天更倾向于使用热水洗澡,觉得这种感觉十分惬意。

可你知道吗?长时间使用高温的热水冲洗身体,会导致皮肤表层的毛细血管过度扩张。

短时间内,你或许会感觉到温暖惬意的舒适感,但毛细血管的反复扩张收缩却削弱了皮肤的耐受性。

久而久之,你的皮肤便会越来越敏感,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。

最后也是最可怕的,便是频繁洗澡将会使你进入一种恶性循环,患上所谓的“洗澡依赖症”。

简单来说,就是你洗澡次数越频繁,皮肤屏障破坏越严重,皮肤就越干燥容易过敏瘙痒,你就越觉得得通过洗澡来缓解这种不适。

那么问题来了,科学严谨的冬季洗澡频率究竟是多久一次?

二、科学严谨的洗澡频率

既然频繁洗澡可能会带来这么多的危害,冬天洗澡的频率究竟是多少才可以被称之为科学?

其实答案并不统一,而是要因人而异,根据不同人群、生活习惯和身体状态,冬季洗澡的频率也应该各不相同。

首先是绝大多数普通的健康人群,冬天的洗澡频率可以适当减少,具体来说每周洗澡两到三次就足够。

这样的洗澡频率,既可以保证身体清洁,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清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。

这是因为,冬天人体的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显著减少,皮肤表面污垢并不多,没必要天天洗澡。

每次洗澡都会冲掉一部分皮脂膜,而皮脂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,频繁洗澡会让皮肤的天然保护屏障始终处于残缺状态。

话又说回来,如果某天你运动大量出汗,又或是在外工作接触了较多脏东西,可以适当增加一次洗澡,但这属于“补充清洁”的特殊情况,不应成为常态。

如果你此前已经因为频繁洗澡,导致每到冬季皮肤就容易干燥甚至过敏,洗澡频率应该进一步下降,每周一到两次即可。

与此同时,洗澡时的水温不应过高,洗澡时间不必太长,且使用温和、低刺激的沐浴产品。

正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,又或是天生油性皮肤的人群,往往因为油脂分泌旺盛,导致皮肤很容易出汗或长痘

他们对清洁的需求较高,在冬季可以适当增加洗澡频率,例如每周三到四次左右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洗澡时可以重点对油脂较多的部位进行清洁,例如背部、胸口,至于其他干燥部位可以适当减少清洁力度。

可以使用控油效果适宜的沐浴产品,保证皮肤干净清爽。

最后就是相对较为特殊的老年人群体及婴幼儿,他们的洗澡频率也是尽量以少洗为主,每周一到两次即可。

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皮脂腺功能衰退,皮肤分泌的油脂较少,洗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皮肤屏障、锁住水分。

至于婴幼儿,他们的皮肤非常娇嫩,油脂分泌也不多,频繁洗澡容易导致他们的皮肤屏障受损,引发湿疹、红疹等问题。

如果有清洁需要,可以选择婴幼儿专用的湿巾进行局部清理。

所以在冬季经常洗澡并非什么好事,不同类型人群应遵循不同种类的冬季洗澡频率。

但往往被人忽视的,是该怎么样进行洗澡,你真的掌握了正确的洗澡习惯吗?

三、洗澡的正确方式

洗澡频率搞清楚以后,具体该怎么洗澡其实也大有讲究。

如果方法不对,洗澡这个看似可以放松身心的事情,也有可能成为伤害你身体的罪魁祸首。

首先就是一个经典误区,洗澡时的水温应该保持在多少度?

很多人一到冬天,洗澡时更倾向于使用滚烫的热水,水蒸气在浴室弥漫的就像是桑拿房,热水冲洗在身上搞得皮肤通红,洗完了还非常享受的感叹一句:“烫的真舒服。”

但问题是,洗澡时的水温真的就越高越好吗?

上面内容已经提到,太热的水只会让你的皮肤变得更加干燥,甚至出现脱皮、瘙痒等症状。

所以医生的建议,水温控制在37度到40度的温热程度即可。

再然后便是沐浴产品该如何使用,就以沐浴露为例,很多人洗澡时有这样一个习惯,挤非常多的沐浴露,恨不得让沐浴露产生的泡沫覆盖自己的全身,认为这样才能够洗的干净。

可你知道吗?含有强力清洁剂的沐浴露,过量使用只会加剧皮肤的干燥问题。

尤其是在冬天,使用温和、保湿型的产品,甚至使用无香料、低刺激的产品才更为正确。

还有就是关于洗澡这件事,南北地域的人群总是会有这样的争论,那就是搓澡巾的使用。

生活在南方地区的人群,洗澡时使用搓澡巾的次数较少,也很少体会过大澡堂搓澡的经历。

但在北方却截然不同,搓澡巾是很多北方居民的心头好,每当到了公共浴室,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花钱找人搓澡,非要给自己全身上下都搓出来一层“泥”,认为这样洗澡才算是洗的干净。

可问题是,这些被搓下来的“泥”真的就是脏东西吗?

事实上,这是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产物,例如外界环境下的灰尘、污垢、细菌,以及人体皮肤新陈代谢产生的皮脂、死皮细胞等等。

如果经常性的搓澡,看似是将这些脏东西全部搓了下来,但其实是直接损伤了皮肤的屏障,导致干燥、瘙痒等问题的出现。

如果实在觉得有去角质的必要,其实可以选择温和的去角质产品,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进行清洁。

最后也是经常被人忽视的一个重点项目,即洗澡过后的保湿。

就像是洗脸后要抹匀保湿霜一样,洗澡后如果擦干身体就认为万事大吉,只会导致你的皮肤越来越干燥。

正确的做法时,洗澡后及时在自己的身体上涂抹保湿乳液或乳霜,这样才可以锁住身体上的更多水分,缓解皮肤的干燥问题。

结语

是不是没想到,洗澡这样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生活习惯,其实也藏有这么多的学问和玄机。

你知道在冬天该如何正确的洗澡了吗?分享给更多人,让大家都知道洗澡背后的奥秘。

[免责声明]文章的时间、过程、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,请观众勿对号入座,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。理性看待本事件,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,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。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、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作者,我们将予以删除。

参考资料:

洗澡不是越多越好 2017.01.04 大科技杂志社

清洁与卫生:洗澡洗头、换床单、搞卫生多频繁才合适? 2021.08.21 BBC中文

正确洗澡有讲究 2014.03.01 人民文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