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4-12-30 13:30
腿疼、酸、麻、软,是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事情,很多人会将其归咎于肌肉或骨关节问题。
医生提醒,这种情况反复出现,也可能是“腿梗”了。
《生命时报》综合多位专家观点,教你及时识别腿梗的早期症状。
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童表示,下肢动脉肩负着盆腔、会阴生殖系统、大腿、小腿、足部运动系统在内的广泛区域。和心脑血管一样,下肢动脉也会发生狭窄闭塞,医学上称为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”,俗称“腿梗”。
若诊疗不及时,可能导致足部溃破、坏疽,甚至截肢。
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,如果血液中“坏胆固醇”水平过高,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,引起血管壁发生慢性炎症反应。
长期炎症会导致血管壁失去弹性,病变增厚,占据管腔,从而影响血流,致使管壁破裂,暴露的内部病变被血流冲刷到远端血管,导致阻塞,或在破裂区域形成血栓,这就是“腿梗”。
“腿梗”多见于中老年人群,缺乏锻炼、长期吸烟、“三高”控制不佳的人更容易发生。
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治医师王谦表示,下肢动脉血管负责我们下肢的血液供应,当血管出现动脉硬化、斑块形成时,会导致下肢动脉狭窄,甚至闭塞,这时就会影响下肢供血。
下肢供血不足根据严重程度分为4个阶段:
1
第一阶段
觉得腿有点凉,轻度麻木,活动后容易出现疲劳感。
2
第二阶段
随着病情进展,斑块越来越多,行走时由于下肢缺血、缺氧,小腿肌肉会感觉疼痛、乏力,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,症状改善后才能继续行走。
3
第三阶段
若下肢缺血进一步加重,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(静息痛),休息时腿部也会觉得疼痛、麻木,彻夜难眠。
4
第四阶段
如果仍没有及时治疗,病情将进一步加重,进入第四个阶段(组织坏死),肢体皮肤溃烂、肢端坏死、发黑、坏疽。此时,将面临截肢,甚至全身中毒。
除上述症状外,张童表示要想及早揪出“腿梗”的蛛丝马迹,可以通过五步法进行识别。
1看一看
在光线充足、室温适宜的环境下,看看双侧大腿、小腿及足部的颜色,有没有变白、变紫或变暗,有没有皮肤破溃、皲裂,足趾间、足底、足跟容易被忽视,应仔细观察。
2摸一摸
摸一下双下肢的温度,两侧下肢同一水平位置互相比较,缺血一侧皮肤温度会降低。
3搭一搭
用手搭一搭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,动脉狭窄闭塞的一侧,搏动会减弱或消失。
4走一走
以正常速度行走,感觉下肢酸胀无力时停止,并记录行走距离。
5量一量
利用血压计量一量上肢和下肢血压,以收缩压(高压)为参考值,如果下肢动脉收缩压低于上肢动脉收缩压(取上肢血压较高的一侧为对比值),需要警惕下肢缺血的可能,下肢动脉收缩压越低,预示着缺血越严重。
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应到正规专业的血管外科及时就诊,医生会通过基本的查体进行初步判断,然后根据病情安排相关检查。▲
本期编辑:邓玉
版权声明:本文为《生命时报》原创,未经授权谢绝转载。